第五十六章 辩论_儒家修身:读书人从大秦开始
辣文小说 > 儒家修身: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> 第五十六章 辩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六章 辩论

  之前说了,道家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善恶是非观念的,只有一堆规律道理。

  未来晓梦闭关十年,出关就轻描淡写的弄死同门,就是如此。

  在道家眼里,生死都只是一种状态罢了。

  就如《道德经》中所说: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”,认为善恶是人的主观定的,没有善恶。

  所以有道之人不存善恶之心,他们做事是以天道为准则来做。

  所以才有: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,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”

  有善恶,就有分别心,有高下,必会带来烦恼,这一定不是道!

  以前高景很想入道家,但经过这些年的熏陶,却没这种心思了——毕竟他接受过受到儒家影响的现代教育,有自己的道德观念,是非标准。

  这也是他离开小圣贤庄,避开鹖冠子的原因。

  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找到了。

  ……

  从马车搬下小案,铺下草席,高景恭敬的请鹖冠子坐下。

  历史上的鹖冠子如何不去评价,但这个世界的鹖冠子……打遍了百家,连阴阳家的老巢都打进去过。

  道家掌门信物雪霁,一直在他手上,直到死遁才落到逍遥子手上,不过五年后应该会落到天宗。

  高景不得不恭敬!

  鹖冠子走到草席前,没有急着坐下,而是道:“我听说有一种人,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,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,谓此‘君子方如是也’,你说可笑不可笑?”

  我去!上来就开骂儒家的“礼”?

  高景表面上淡定,微笑道:“我也听说兰陵曾经有一位儒生,衣冠不整齐,时常不穿鞋履,混迹在耕地,游荡在泥泞之中,却从来没有儒生指责他。”

  高景说的儒生,正是荀子!

  曾经荀子在楚国兰陵当县令,那时候的兰陵是楚国境内儒学昌盛的地区,常常能够看到穿着楚服的士子们谈论着孔子经典,引经据典,展开争辩。

  而作为儒家表率的荀子,常常穿着朴素宽松的衣裳,坐着牛车游荡在兰陵的各个乡邑里,他有些时候不穿鞋履,就行走在耕地泥泞之中,偶尔与这里的百姓交谈起来,常常留宿在他们的家里。

  那个时候的儒家重礼重到了魔怔的程度,就是死,也要衣冠整齐,不能死的不合乎礼。

  但荀子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大批的弟子们,随时向他请教学问。

  就是因为荀子达到了“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礼法的规矩”的境界!

  鹖冠子跟荀子很有交情,自然知道这件事,沉默了一下,又道:“我还听说过一种人,一边说着“君子固穷”这样的话,一边却苦苦追求做官。

  一边说着“农,国之根本”,一边又轻贱农事,称“非士所为”。

  嘴里说着“以礼治国”,效法先王,却又说“刑不上大夫”……你说这种人可笑不可笑?”

  骂的真狠啊!

  高景的笑容勉强保持着,道:“这样的人我也听说过,嘴里说着求“无欲”,却在求“无欲”之欲,口中喊着“学不可传、业无可援、惑莫能解”,却满世界跑着收弟子……”

  这是庄子的理论。

  庄子在《知北游》中说“道无问,问无应。”

  《达生》里说:“芒然徬徨乎尘垢之外,逍遥乎无事之业。”

  《天地》里说:“三人行而一人惑,所适者犹可致,惑者少也。二人惑则劳而不致,惑者胜也。”

  总而言之,庄子认为“道”是不可传的,“业”是不可援的,“惑”是不可解的。

  鹖冠子皱了皱眉,张口还要再说。

  高景连忙抢先道:“道家,禽兽不如也!”

  典庆跟焰灵姬一直在一旁听着,前面虽然听不明白,但也能感觉到双方在唇枪舌剑的争论。

  但高景突然明目张胆的骂出“道家,禽兽不如”这种话,还是吓了他们一跳。

  鹖冠子眉头飞的老高,头上的鹖毛都挺直了。

  高景连忙道:“乌鸦反哺,仁也!鹿得草而鸣其群、蜂见花而聚其众,义也!羊羔跪乳、马不欺母,礼也!蜘蛛罗网以为食、蝼蚁塞穴以避水,智也!鸡非晓而不鸣、燕非社而不至,信也!

  仁,义,礼,智,信,乃是天理,儒家循之,道家弃之,岂非禽兽不如?”

  鹖冠子顿时无言以对,默默的看着高景:“你是儒家弟子,还是名家弟子?”

  高景微微松了口气,行礼道:“儒家高景,见过鹖冠子师叔!”

  同样的话,同样的礼,但意义不一样了。

  鹖冠子叹了口气,整个人都萎下来了:“你就这么看不上道家?”

  高景连忙摇头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道:“师叔说的哪里话?在我看来,儒本是道,道亦是儒。”

  鹖冠子哑然,失笑道:“这话你也敢说出口?不怕儒家逐你出门,道家追杀与你?”

  高景坦然笑道:“我最近在读《易经》,除了“难易”之“易”,“易变”之“易”,有读出了新的感悟,即“不易”之“易”!”

  鹖冠子好奇道:“你切说来听听。”

  《易经》是诸经之首,诸子百家都会读,各有各的领悟罢了。

  高景感慨一声,道:“天地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,但这“不断变化”的道理,确实一直不变的。

  道家求得便是这个“道”,而儒家求得,也正是这个“理”!

  天地万物变而我的“理”不变,心即理,我心不变!

  《易经》复卦有言: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?

  天地无心而有理,故儒家求“理”,以本心,为天地立心……”

  “一颗为天地而立的心么?”

  鹖冠子脸色复杂中带着震撼,忍不住道:“你已得道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w22.cc。辣文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lw22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